文革教育出的部分反文化分子真有一些。在美國學校經歷文化大革命式的惡斗


eCallChina Phone Card 質量好 信譽好 服務好

Green Phone Cards - Easy Connection Phone Cards - Cheap Rate Calling Card - Phone Card System - Pinless Phone Card - Quality Calling Card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酒哥 于 July 19, 2012 10:00:16:

回答: 視頻 盪燦之歌 由 酒哥 于 July 18, 2012 19:49:05:

此嘆在舊文里已有,錄于此。


成長的印記、網絡紅衛兵、國學教育、文化教育、公民教育、三俗、錢學森之問等。。。。 。。 (47015 bytes)
Posted by: 酒哥
Date: October 15, 2010 12:46PM


原文在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8197,68197#msg-68197。本版在原文基礎上略有修改。

近年對國學教育、文化教育、公民教育、錢學森之問、
中國之現代化等做了些思考,比如在舊文
【目前有哪些中國大陸背景的前沿科學家比較接近諾貝爾獎級提名?】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9,55060,55060#msg-55060
中。我不試圖把我的觀點加于別人,希望大家都能認真思考這類問題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這里附上几份資料,把文革以來77級以降所受的國學教育、文化教育、公民教育作協縱向和
橫向比較。希望看一下教育与人格的形成、科學研究、社會文化、社會國家等之間的關系,
几篇附文我以前都貼過,表達過類似的觀點。這次是匯集了一下,在文
《網絡紅衛兵,文革的印記, 成長的印記,所受教育的印記,家教的印記。。。。。。》
http://bbs.omnitalk.org/arts/messages/62576.html
的基礎上有所取舍、添加。

說一點教育与科學的關系。有人可能會說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衹專注于科學,在研究及培養人才方面
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考慮到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選擇學生標准之嚴格,以及美國為數不少的貴
族式寄宿中學”及普通中小學“提供的优异的文科(liberal arts)教育,這种專注于科學的做法并
不奇怪。有了這种背景,麻省理工不需要擔心她那精心挑選的本科生會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怀和公民素
質。” ,
“在論述美國名校時,。。。,而學生被認為已然具有基本的公民意識和人文關怀,因此人文和社會
學科的任務僅僅可能是提升、具体研究以及深度反省,而不必承擔制度建設以及相關的啟蒙使命。”
(附六 《理想的大學》)。

再說一點教育与三俗的關系。濤哥的“反三俗”与江總的“三個代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代表
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是一致的,實指向反中華核心文明 的胡化
韃靼潮。本三類裝土、痞文學狼圖騰、不拉嘰的紅擂膈疣式丑男、莫須有的“漢子、爺們”大行其道、
術上不講 生活基礎上術提煉升華而強調聲嘶力竭的“原生態”、普通網文滿的“鳥、儂、 俺、球、丫、
但是的但是、而且地而且、因此的因此、無限關切地(溫柔地)問、 that said、叉子、???!!!、
小柯儂。。。、?!?!、again、 小酸儂。。。、 小豬儂、have said that、球”貼胸毛裝土裝匪
裝酸充酷做玩世不恭泥鰍式奸猾聰明狀以潑皮式的死活要出最后一貼說最后一句而自豪無限(并不是
反對用“俺”“鳥”“球”等詞,衹是說,應盡量用規範的h語書面詞語 寫東西。 偶一為之會心一笑并無不可)、
故意寫錯字等等,其背景就是國學及文化教育的欠缺及暴民 劣質文化導致以粗鄙粗魯裝瀟灑裝匪裝酸
奸猾聰明狀來掩飾文字或術功力之不足: 因為情緒是真實的,需要表達、宣泄,但表達的功力不夠,
衹能假裝瀟灑往“糙”“酸”里使勁。

几個附件:
附一 几代人所受到的教育。
附二 台灣編的《W基本教材 孟子大W中庸》第一卷目。
附三 守t 。原樘持行W生每星期都要背一遍的《青年守t》,看後得不。
略改一商(第八l)後推大家分享。
附四 一台灣教學輔導站的國中國文選講目錄。
附五 台騁恍W慕W目。
附六 理想的大學

附一
------------------------------------------------------------------------
几代人所受到的教育
轉貼(略刪去一些較激烈的詞句)

對比100年前后的教育。。。。
送交者: aa881
下面轉載的是100年前和20年前中國小學語文教育的對比。真相就在對比中呈現。100年前學校培養的是良知和文化,100年后
培 養的‘文盲’和流氓。100年前的學校培養出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當今的中國培養的是庸才和剽竊者。100年前的教育培養珍惜文化的人,100年后的教育出 了無數無文化和反文化的人渣。為什么大陸背景的有這么多謾罵文化的人渣?這兩篇對比不是昭示一切了嗎?大陸XX人啊,你們就是XX, 你們集中人類所有一切的丑惡,假冒偽劣,劣質廉价, 喪失人格,道德淪喪,。。就是罪惡的代名詞!。。的丑惡,就是100后的當代這樣的教育造就的。。。怎么淪落到這個地步的?到處遭人歧視,從非洲,到美 洲,到歐洲,到亞洲,。。就是過街XX。什么樣的教育,出什么樣的人。反文化分子,讀讀下面對比吧,就明白了。。自己為什么反文化!!!

這是中國人20年前小學的課本(引者注:不知該文作于何年,現似應為四十多年):

  第一課:毛主席萬歲
  第二課:中國共產党萬歲
  第三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第四課:爸爸是工人,為革命做工。
  第五課:媽媽是農民,為革命种田。
  第六課:叔叔是解放軍,為革命站崗。
  第七課:偉大的、光榮的、正确的中國共產党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
  每八課: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宁主義。
  第九課: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
  第十課:為人民服務。
  第十一課:……階級斗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
  第十三課: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第十四課:越南南方好孩子,手里拿著小刀子,削了許多竹簽子,刺穿美帝大肚子。
  每十五課: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排除萬難,去爭取胜利。
  
  多說几句,要說說那時三段式的作文。
  1、幵頭:在講形勢,經典的幵頭是“全國形勢一片大好,而且越來越好,但是階級敵人萬分害怕,時刻企圖出來搗亂,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再扯到要寫的作文內容上。
  2、寫過程:一般是寫勞動過程,或寫好人好事,或寫某人舍小家為大家的故事,一般都是沒有的,全是編造出來的,不編過不了關。再寫自己如何受到了教育,而且是發自靈魂深處的。
  3、表決心:經典的寫法是“階級敵人企圖讓人民群眾吃二遍苦,受二遍罪,我們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我們要把階級敵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衹腳,叫他永不得翻身,我們要認真改造好自己的世界觀,做又紅又專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
。。。
。。。


北美生活:在美國學校經歷文化大革命式的惡斗

魯鳴
  我任教的紐約華夏中文學校,繼去年鬧得滿城風雨后,今年再次硝煙彌漫。去年結果是上法庭,校園警察維持會場。今年呢?再度打官司,爭執中發生推人現象,911直撥,校外正統警察出動。


  紐約華夏中文學校是紐約北郊華人孩子學中文的一所周末業余學校,校領導是家長擔任志愿者,過去十多年雖有矛盾但屬于正常,學校有600多學生,享有盛譽。連新澤西和康州的一些華人慕名前來,放棄本州离家近的中文學校不上,送孩子到這所學校。
  然而,矛盾積累到一定年數后終于露出水面。去年因競選校長,學校鬧得烏煙瘴气,兩派斗爭,互不相讓,民主選舉行不通后,就花錢打官司。最后,馬上就要离任的校長被迫辭職,被怨告的教務長實在孰不可忍,另辦學校。

  本以為今年的校領導會吸取去年的殘痛教訓。真沒想到風波再起,其气勢与去年不差上下。校長是投行管理總監,先下手為強,把几位董事告上法庭,這些董事再反告。官司一波接一波。

  二.

  不想憑我的耳聞目睹來講故事。衹想作為一位在這所學校任教了十几年的教師來敘述我的感受:這种惡斗讓我仿佛在美國經歷了中國當年的文化大革命。

  首先是匿名信。兩年內斗,都有不少匿名信通過電子郵件和網站到處發布,完全如同文革,衹是過去是手寫,如今電腦碼字而凸顯匿名特點,沒法看出手寫者筆跡。正因如此,匿名者更可肆無忌憚,有意無意地制造新的糾紛,咒罵或人身攻擊就如同上衛生間,很方便很痛快。更有人建立匿名網站,更方便人身攻擊或冷嘲熱諷。

  不斷群發(group email)和轉發給大批讀者的電子郵件。這如同文革的大字報,目的是讓不明真相的群眾來批判,來評斷,來看熱鬧。這簡直就是大鳴大放大字報在美國的現代翻版。無論是匿名信還是公幵署名的大字報,都有共同特點,既有群眾運動的味道。把你的個人郵箱放進這樣的群發里,意味著給你選擇:你介入紛爭成為運動一分子,還是做旁觀者?做后者很可能被人指責:不積极參与民主,不珍惜手中的一票或不支持正義。如果這群發郵件者是你的熟人朋友,你不站出來就可能意味著你不拔刀相助而不再來往或失去朋友。

  舊日鄰友成了敵人,反目為仇。這在文革很普遍。如今這現象使這所華人學校的紛爭成了文化大革命在美國重演的標志之一。既然分成兩派斗爭,不做旁觀者,就必須支持一方。即使盡量保持中立,可投票時你衹能投其中一方,哪怕這一方也有過錯之處。同時,意見不同一旦成為兩派紛爭而又不能接受既定民主(選舉)結果,相互指責便有情緒之戰,而情緒一旦失控,傷人之言出口,鄰友也會變成難堪的路人而不再來往。甚者不但不來往,公幵為敵,相互幵罵。真有“東風吹戰鼓擂, 這個世界上究竟誰怕誰”的文革之風。

  三.

  收到那些群發電子信,閱讀那些匿名信,我宛若穿梭在文化大革命中一欄欄的大字報中間。文革爆發時,我太小沒有參与,但已識字很多。那情景至今在腦海里非常清晰。大字報上,匿名者和公幵署名者以革命為理由,以造反派的名義,相互揭底,用最傷人的政治口號標簽對方,侮辱對方。熟悉的鄰居大人成了可怕的地富反壞右流氓。

  這兩年華夏學校的惡斗,不可能有文革的政治標簽,卻有了民主的標簽。沒有了革命的理由,卻有了為了孩子的理由。沒有了造反派組織的名義,卻有了董事會和家長會的名義。平時溫文恭讓給學校做奉獻的人,甚至老實巴結者,在惡斗中都讓人大跌眼鏡,互不相讓,喪失理智。

  這种惡斗,沒有文化大革命的血腥場面。取而代之的是打官司,這种文明社會的戰爭需要用錢作為代价。正好,紐約華夏中文學校處于美國最富地區之一。拿出几萬至十几萬美元,不心痛,否則官司至少原告沒法發生。

  把這場惡斗視為華人在美國搞海外當代版的文化大革命,相當貼切。惡斗者大都是博士。如果說當年紅衛兵衹是知識青年,這些人即使談不上是知識分子,怎么也算是有文化的人。文化人惡斗,的确可謂文革的縮影。

  四.

  那么,兩年惡斗的目的是什么?不少人無法理解,議論紛紛,歸納如下。

  (1)官癮。毛發動文革為的是保住官位,拿不明真相的紅衛兵當馬前卒炮灰。華夏學校兩派斗爭不管動机名義如何,其目的是保住本派官位,煽動同樣不明真相的家長們,猶如文革兩派鬧來鬧去,一再選舉,仍然免不了最后鬧出要分离學校的官司。說起官癮。惡斗者們如果不出國,正如一位老師說,“國內現在的官位至少有一半屬于他們”。這些人大都有博士學位,拿著六七位數以上的年薪,投行者僅年底分紅就有六七位數以上的美元。錢有了,可比起國內原來比自己差很多卻當著本應屬于自己的市長校長院長總裁甚至部長省長,心里很不是滋味。中文學校校長董事雖談不上什么高官,且是自愿者,但這是一所完全有家長參与管理而陪讀的學校,在如此眾多的家長們面前展露頭角,在心理上或多或少有所補償,至少潛意識里緩減官癮。

  (2)自我膨脹。正因惡斗者大都屬于出國成功者,自我意識特別強,都認為衹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方法是最好的。當兩派惡斗,這种自我因情緒化而膨脹起來。這跟夫妻吵架沒什么兩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問題實質是各自都不能從對方角度著想,不肯讓步,不能寬容謙讓。非盈利組織是一個家庭,除了愛心,必須讓步寬容謙讓,否則這次惡斗即使結束了,還會產生而繼續下去。

  (3)派系。一旦形成派系,個人身不由己。站出來惡斗的人或改變主意的人,很可能不是自己本來的想法,而是為了派系。后者需要把某些人推到風口浪尖上。有人說,派系可互相監督,就像美國民主党和共和党。我不懂政治。但兩党惡斗所付出的巨大代价連華盛頓先生們自己都承認,耗盡了納稅人的錢。一所中文學校經不起這樣的折騰。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非盈利組織把“不能打官司,衹能調解”訂為加入組織的條件之一,否則一場官司就可讓它們倒閉。

  (4)華人的毛病。很多人認為這是華人喜歡內斗不團結,哪里有華人,哪里就有內斗。我認為這是表面現象。其實,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內斗。其它民族人种都有這現象。關鍵是現象的背后原因:華人普遍陽剛不足,這不衹是外在的,更是內在的。說得具体一點,華人(這里主要指漢人)大都不tough(堅硬品質),不敢對外強硬。所以從古到今,外人几乎都知道或認為華人軟弱。這讓華人很吃虧。到了海外,華人這种不陽剛的缺陷和外族一碰撞,暴露無遺。因為白人黑人不管來自哪個民族,大都比我們陽剛堅硬。而人的心理能量是守恆的。華人的這种缺陷便轉化為了內斗,把對外不敢強硬的儲存的能量釋放到同胞身上。我絕對不是主張對外人不要寬容謙讓,而是說碰到問題我們對外人不能堅持原則,太軟弱。這是為什么即使中國今天如此富有強大,連菲律賓和越南這樣的小國仍然敢對中國耀武揚威。東南亞華人這么多年來無論多么富有壟斷當地經濟,卻一直被人小看或欺負,1998年印尼華人被集体槍殺強奸的慘案便是其中一例。

  (5)為了孩子。對于不明真相的家長參与其中,的确宗旨是為了讓孩子學點中文。對于惡斗者則如同美國政客們的口號“For Our Children”,很有吸引力。他們內心想讓自己孩子更优秀, 雖然已夠优秀的了。然而,惡斗給孩子帶來負面印象,連學生因這惡斗也在網上相互攻擊。

  五.

  本文肯定會引來很多非議,得罪人。作者聲明,(1)本文針對事不對人。一家之言,難免有誤,意在拋磚引玉,希望不再看到惡斗;(2)無意對他人進行倫理譴責,相反,對積极參与公益活動的志愿者一直怀有敬意;(3)所述範疇為群体概念,而任何群体都有例外,乃為常識。

  最后,用林肯總統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

  Nearly all men can stand adversity, but if you want to test a man's character, give him power.





所有跟貼:


加跟貼

筆名: 密碼(可選項): 注冊筆名請按這里

標題:

內容(可選項):

URL(可選項):
URL標題(可選項):
圖像(可選項):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